大家做 go 后端开发时,都是怎么处理接口操作的原子性的?

18次阅读

共计 429 个字符,预计需要花费 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。

背景

我个人习惯,开发带数据库的后端时,gorm 的代码直接写在业务逻辑层,供 gin 的 handler 调用,然后每个业务逻辑层的代码都会带一个 tx *gorm.DB(事务),请求到 gin 的 handler 解析完参数后立马开一个 tx,后边调用的所有业务逻辑代码都带上 tx,以便一步失败后能够直接 rollback 掉整个请求所有已经执行的业务逻辑。

但是,实际工作中也见过很多大佬写的代码,包括一些开源项目,实际上看到的大家的 dao 封装时根本都不传 tx,也没怎么见到过在接口做原子性的,一般都是在 dao 封装的时候保证这个函数中涉及的查询和操作整体原子。

疑问

  1. 像我那样的“接口原子性”有实际意义吗?99% 的场景其实没用么?
  2. go 的 database 框架中的 tx,reddit 确实有见到过 best practice 把 tx 在整个 gin 的 handler 传做接口原子的,这个思路是对的吗?
  3. 顺带问个 gorm 的问题,你们用 gorm 的话,还会把它再封装一层 dao 么,还是直接放到业务逻辑部分的代码中?
正文完
 0